科研人员想研究“在胰岛素使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胰岛素使用次数对同一组织不同细胞株克隆效率的影响”。请完成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M浓度胰岛素溶液(小鼠血浆昼夜平均胰岛素浓度)、培养液、小鼠皮肤生发层组织(能增殖)、胰蛋白酶、3种抗体、生理盐水等。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加入胰岛素溶液后的培养液体积变化等误差;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加入细胞培养液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抗体能识别特定的膜蛋白质,但不损伤细胞)
(1)实验思路:
①向有小鼠皮肤生发层组织的培养液中加入 获得单细胞悬浮液,在每瓶中加入 从而获取3种特殊细胞,分别命名为细胞株1、2、3。
②将M浓度胰岛素溶液分别稀释到原浓度的1/2、1/3,备用。
③实验分组及操作。若实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72小时,以细胞株1为例,将细胞株1均分为3份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细胞株类型 | 胰岛素浓度 | 加入胰岛素次数 | 检测内容 |
细胞株1 |
|
|
|
|
| ||
|
|
(2)实验分析:
①本实验用克隆化细胞株而不是原代培养物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克隆化细胞株中的细胞具有 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②按照上述实验操作,可能还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改进的办法是 。
沙棘对干旱缺水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是治理荒漠化的常用植物。某科研小组在夏季的晴天测定了三种沙棘的光合特性,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从图1和图2看,直接影响碳反应的环境因素是 。除图中的环境因素外,还有 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2)在严重荒漠化土地上栽种沙棘到形成沙棘林的过程属于 演替,但这种沙棘林易爆发沙棘木蠹蛾引起沙棘林大面积死亡,原因是 。白僵菌能寄生沙棘木蠹蛾致死,引入白僵菌增强了该沙棘林自我调节能力,使沙棘、沙棘木蠹蛾、白僵菌三者通过 调节保持该沙棘林的稳态。
(3)沙棘种子很难萌发,一定浓度的聚乙烯醇和低温共同处理沙棘种子,可显著提高沙棘种子的萌发率,聚乙烯醇和低温的生理作用最可能相当于植物激素中的 。
某沿海滩涂有许多个芦苇群落,2000年向该滩涂B地的一个芦苇群落,2005年向该滩涂D地的一个芦苇群落引种互花米草,为研究不同发育时间的互花米草群落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科研人员2010年调查了B和D地的芦苇群落及互花米草群落,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引入互花米草初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下降
B.互花米草比芦苇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可能更强
C.互花米草群落发育时间越长,其垂直结构越复杂
D.引种互花米草后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胚胎干细胞核的重组卵细胞不能直接移植到代孕母亲子宫中
B.全体外培养哺乳动物胚胎的困难在于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
C.将转基因细胞嵌入滋养层中可获得转基因动物
D.卵裂期的胚胎只能用酶分割
下图为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神经—肌肉标本,a、b表示神经纤维,1、2、3、4表示接在神经细胞膜外侧的微电极,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和b分别表示传入和传出神经
B.刺激图中所示部位,表1指针向右偏转
C.若腓肠肌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了肌纤维内部
D.若图中刺激强度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则表1、2均不偏转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B.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与血糖浓度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C.雄激素与生长激素都能促进骨骼肌发育
D.缺碘可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