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化为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③
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DNA,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10分)图甲是测定夏季某植物一昼夜氧气释放速率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小室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图乙是把相关数据整理后绘成的曲线图(从O点开始测量,测量时,液滴处于O刻度处)。回答问题:
(1)图甲中Na2H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乙所示曲线,影响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图中de段液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________点。
(2)将小烧杯中的溶液换成等量清水(不考虑氧气和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差异,不考虑无氧呼吸),则de段液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下图是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阶段经常遇到的曲线图,不少的生命现象都表现出如图示的规律。若X、Y分别表示以下参数,则BC段(即Y的最大值)出现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为:
(1)X表示时间,Y表示在酶促反应中生成物的量 ;
(2)X表示反应物浓度,Y表示在酶促反应速率 ;
(3)X表示光照强度,Y表示相对光合作用强度 ;
(4)X表示培养液K+浓度,Y表示在植物K+吸收速率 ;
(5)X表示时间,Y表示培养液中菌体的数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