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内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参与Ⅲ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Ⅱ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
C.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类囊体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分解。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有机磷农药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①________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________,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
(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平均每1 000人中就有一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大小便障碍是这些患者生活中的一大尴尬。武汉协和医院的肖传国教授宣称开发出了一项手术,把一根体神经与控制膀胱的内脏神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人工反射弧。其结果就是病人虽然没有尿意,但只要挠一挠大腿内侧的皮肤,就可以排尿。肖教授也凭借此成果成为2005年及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中尿液堆积到一定量时,会不受意识控制地自动排出体外,这个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____,效应器是尿道括约肌,神经纤维兴奋处的膜内外电荷分布为________。在手术后形成的新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新接的体神经属于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
(2)为了检测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恢复情况,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检测前患者需迅速饮水1 000 mL,在排尿时记录其尿量和最大尿流速率。在这个过程中,位于________的感受器感受到渗透压的变化,导致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做出反应,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尿量增多。根据各种检测结果,肖教授宣称手术完全治愈的概率高达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