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回答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下图1是突触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1的结构中,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结构1 中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 发生变化。结构3的化学本质是 ,它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的作用是 。
2.结构1及其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 (填细胞器名称)有关。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
3.图1中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4.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2示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据图可知 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mv。
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完成以下分析:
5.在图甲中,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6.如果把图甲看做一个反射弧,则 (填编号)为感受器。
7.图乙中 是兴奋部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这是由于 造成的,其物质运输方式是 。
8.若剥离出一条与蛙的小腿肌肉相连的神经,在这条神经上离肌肉6mm的A处给予刺激,小腿肌肉在4.5ms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48mm的B处给予刺激,肌肉在5.2ms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这条神经上的传导速度是 。
(18分)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下列数字序号的结构名称:① ;② 。
2.光合作用色素主要分布于图一 [ ] 上。
3.图二所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 阶段;⑤过程叫做 ;要使⑥过程顺利进行,除了必须有三碳化合物外,还要物质[ A ] 、物质[ B ] 及多种酶的参与。
4.如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其他条件不变,则图四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6.若给植物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请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 。
7.在甲图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8.图乙装置所示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 ;
② 。
9.图丙表示某绿色植物处在密闭容器中,测得的氧气变化情况。
①若密闭容器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都适宜,光照强度从0逐渐增加到T(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为1秒),则图中 点所对应的那一秒密闭容器中气体量最少。
②若在不同温度下,光照强度都为T时,图丙中P点、R点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
10℃ |
20℃ |
30℃ |
P点 |
10mg/h |
20mg/h |
40mg/h |
R点 |
20mg/h |
30mg/h |
50mg/h |
则在20℃条件下,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T条件下,lh总共制造葡萄糖 mg。如果一天中让该植物12h处在光照强度为T条件下,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光照时的温度为30℃,黑暗时的温度为10℃,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mg。(2分)
(10分)下图甲是某高等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 C.蓝藻 D. 洋葱根的分生区
2.图丙示细胞膜结构,其中A表示 。细胞吸水膨胀时, A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3.某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B参与才能完成,可判断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 。
4.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 I— 进入海带细胞的速率和相关条件的关系的是 。
5.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丁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 。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的作用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GA的促进效应较IAA明显
②IAA和GA 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③图二表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共同促进细胞的伸长
④赤霉素通过自身能转化为生长素而对生长起调节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⑤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 |
9 mol |
12.5 mol |
15 mol |
30 mol |
产生酒精的量 |
9 mol |
6.5 mol |
6 mol |
0 mol |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B.a值约为0
C.氧浓度为c时,所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发生酒精发酵
D.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