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1和2的成分在...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培养基1和2的成分在比例上具有差异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单倍体

D.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体

 

B 【解析】 试题分析: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但两者的比例变化后,诱导的结果是不同的,A正确;①过程发生的是脱分化,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该过程可获得单倍体,C正确;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和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如亲本是杂合子,则子代也是杂合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7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1)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 mm。

满分5 manfen5.com

①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         

②若计得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         个。

(2)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则:①该同学调查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              (方法)原理。

②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            个。

(3)丙同学欲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他的实验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查看答案

(8分)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    ]___________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示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示图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过程,其场所是[    ]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7分)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

组别

处理

培养温度

SOD活性[U/(g·min)]

1

蒸馏水浇灌

25℃

7.3

2

9.4

3

0.5 nmol/L水杨酸浇灌

5℃

10.3

4

1.0 nmol/L水杨酸浇灌

5℃

11.6

5

1.5 nmol/L水杨酸浇灌

5℃

13.6

6

2.0 nmol/L水杨酸浇灌

5℃

8.5

7

2.5 n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8

3.0 nmol/L水杨酸浇灌

5℃

6.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表中①是                   ,②是             。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而不是1株,目的是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在5℃的环境下,2.0 n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填“增强”或“减弱”)。

 

查看答案

(8分)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不是) 伴X 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     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 和Ⅰ-4 婚配、Ⅰ-2 和Ⅰ-3 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     ,Ⅱ-2 的基因型为                          。(2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

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2分)

 

查看答案

(9分)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不进早餐组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            

(2)在4 组实验中,早餐后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4)若餐后1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填序号)。

①A<B<C     ②A<C<B     ③A<B=C      ④A=B=C

(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      (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                          。(2分)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 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                   (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