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1分)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11分)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生理过程)。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的数量___________。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性。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___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

(4)从图中可看出,由于红细胞内H20被消耗和___________的进入,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5)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不同,导致两者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6)写出红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11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 (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增加 (2) 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    组织液(血浆、内环境)(4)   Cl—(离子) (5)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和数量)不同(2分) (6)(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CO2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在酶的催化下,合成H2CO3,水解产生HCO3—,HCO3—数量增加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3)从图中可以看出,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4)红细胞内H20被消耗减少,  Cl—进入,会使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和数量)不同。(6)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氧气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一定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能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可表示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查看答案

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

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

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