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2分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2分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编号),甲图若为洋葱根尖细胞,则不应有 ________(填编号)结构。

(2)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乙图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编号)。

(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分裂过程中的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有区别。

(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5)在光照充足处,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__________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6)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1)④;⑦ (2)④;⑨ ④;⑥ (3)前 末 (4)⑦→⑤→②→①(2分) (5)CO2→C3→(CH2O)(或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分) (6)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甲代表植物细胞,乙代表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甲)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⑨,线粒体④。动物细胞(乙)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④和细胞质基质⑥。(3)甲、乙两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5)在叶绿体基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6)细胞对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后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该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Ca2+的载体。 考点: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

(10分)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2)过程③叫做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常用的诱导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是细胞壁的再生过程,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4)⑤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先诱导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______,再由它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舍B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若对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能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若要得到可育的番茄一马铃薯,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这两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变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0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________________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__。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______________中释放的___________不能作用于[  ]______________,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5)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4分)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满分5 manfen5.com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技术,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时,最佳选择是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

②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被标记,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查看答案

科学家发现一种AGTN3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能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成绩。请回答:

(1)基因AGTN3变成基因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的基因内部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现基因R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加大,而基因AGTN3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减小。那么,该种群中具有__________基因的个体更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米控制人的各种性状。基因R控制人体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阶段。参与该过程的核酸含有__________种核苷酸。

(4)若一个家庭中,父母都具有E基因,擅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擅长跑:但另一个儿子因不具有E基因而不善于长跑。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把运动员注入的能改善运动员各种运动能力和耐力的基因称为基因兴奋剂。并预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提高,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将出现使用基因兴奋剂这种最隐蔽的作弊行为。这是因为注入的基因存在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

A.血液中    B.肌肉中    C.心脏中    D.小脑中

(6)若一对夫妇不含R基因,因注射了R基因都提高了短跑成绩,则他们在这以后所生子女具有R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