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为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结果。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

下图为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结果。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实验结果显示图中浓度范围的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的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C.实验结果显示,吲哚乙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插枝生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插枝生根   

D.吲哚乙酸10-5mmol/L浓度促进插枝生根

 

C 【解析】 试题分析:A、本题的实验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而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无关变量应该相同;错误。BD、吲哚乙酸超过10-5mmol/L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考点: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本题考查了实验过程,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①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

②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二重性有关

③倒地幼苗的茎向上生长,根向地生长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有关

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影响细胞的分化

⑤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基因型为BbXhY的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BB配子。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1分)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

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                    作用。

 

查看答案

(9分)1997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首先根据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原胰岛素mRNA上的碱基序列,再根据     原则,用人工方法合成⑧DNA,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了     基因。

(2)图中①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提取        ,过程②须用         酶切割。

(3)图中⑤表示的是          的过程,图中③表示的是              分子。

(4)④过程表示将              分子导入                    细胞。

(5)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操作过程见下图,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

满分5 manfen5.com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查看答案

(12分)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右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培养皿2、3根据其功能,分别称为       培养基、       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          处理。

(2)培养基2中的菌落是          ,培养基3中的菌落是              

(3)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      ,原因是                                          

(4)培养液4、8中的菌液越来越少,但培养皿7、11中的菌落越来越多。你的解释是:                   

(5)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法。

(6)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                ,下表是另一种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具有

          作用。

成分

KH2PO4

Na2 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7)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