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 ;它...

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         ;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含量

蛋白胨

10.0g

乳糖

5.0g

蔗糖

5.0g

K2HPO4

2.0g

显色剂

0.2g

琼脂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3)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            。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            。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                 。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            。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       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4)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5)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对外植体等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处理,并且要求无菌操作,原因是                 

 

(1)分解者(1分)     异养型 (1分) (2)鉴别(1分)      乳糖、蔗糖、蛋白胨(2分) (3)灭菌(1分)       消毒(1分)    破坏DNA的结构(1分)   稀释涂布平板法(1分) 鉴定(分类)(1分)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宜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1分) 灭菌(1分) (4)BC(1分) (5)外植体体积小,抗性差;微生物会和外植体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微生物有可能产生对组织培养有害的物质(任意答出两条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肠杆菌在体外环境条件下培养是腐生生物,因此为分解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2)培养基中有显色剤,用于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以为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蛋白胨。 (3)培养大肠杆菌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和培养皿需要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破坏DNA的结构。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分类;培养大肠杆菌时,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宜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4)所利用的微生物是:A为酵母菌,B为醋酸菌,C为乳酸菌,D主要是毛霉。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与其结构结构相同的是醋酸菌和乳酸菌。 (5)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外植体体积小,抗性差,微生物会和外植体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微生物有可能产生对组织培养有害的物质等,也要对外植体等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处理,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11分)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用字母表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①的生理过程主要为             ,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             

(4)某人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查看答案

(9分)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黄色。深绿色和浅绿色植株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相同,而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1)光照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这表明生物的性状除了受到        的控制,还受到        的影响。

(2)如果让深绿色植株给浅绿色植株授粉,其后代成熟植株中,基因型是         ,其中深绿色植株所占的比值为           

(3)现有一批浅绿色植株,经过相互授粉得到F1,成熟的F1植株经过相互授粉得到F2,以相同的方法得到F3。则在F2的成熟植株中浅绿色植株所占比例是          ,在F3的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查看答案

(11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若人一次饮入大量水,尿量显著增加,这是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           ,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机体释放的          激素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通过肾小管、集合管的作用,使水的重吸收减少。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的功能。

(4)神经调节的基本功能是         ,若将电流表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图中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刺激图中A点,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查看答案

(11分)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        ;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h-1

0.5

0.75

1

2.3

3

3.5

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          (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       mg。

 

查看答案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