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若人一次饮入大量水,尿量显著增加,这是因为细胞外液渗透压 ,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机体释放的 激素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通过肾小管、集合管的作用,使水的重吸收减少。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 ;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的功能。
(4)神经调节的基本功能是 ,若将电流表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图中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刺激图中A点,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
(11分)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 ;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 ;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 。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
5℃ |
10℃ |
20℃ |
25℃ |
30℃ |
35℃ |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mg·h-1) |
1 |
1.8 |
3.2 |
3.7 |
3.5 |
3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h-1) |
0.5 |
0.75 |
1 |
2.3 |
3 |
3.5 |
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 (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 mg。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如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
B. 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 某些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 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杆(d)易染病(e)水稻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纯合矮杆抗病水稻(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③过程获得植株为单倍体,单倍体就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 获得无子番茄所用原理与④过程相同
下图为神经递质合成酶基因复制表达有关过程。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四个条件
B.若要获得该基因的mRNA,则可以选择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
C.图中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镰刀型贫血症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