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5分)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

(15分)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__为碳源、并加入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__的菌落。

(2)如上所述的筛选中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__酶。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____,④过程要注意避免________________。

(5)该技术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存在酶的成本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不一定相同     对纤维素酶催化分解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3)纤维素 (4)酵母菌    发酵装置密封       杂菌污染 (5)基因工程(基因突变) 【解析】 试题分析:(1)微生物大多分布生活环境和条件适宜的地方,,纤维素分解菌主要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筛选时应制备选择培养基,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纤维素为碳源、并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2)三个菌落可能是不同的微生物,从三种微生物体内提取的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可以通过对纤维素酶催化分解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3)木霉可以分解纤维素,其体内应含有纤维素酶。 (4)生产中用于发酵的微生物常见是酵母菌,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应将发酵装置密封,确保无氧环境。微生物生产时应确保无菌环境,防止杂菌污染。 (5)为了降低成本可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对产酶微生物改造,提高酶的产量。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每空1分)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满分5 manfen5.com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3)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②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2分)。(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4)你认为此项生态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8分,每空1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              运输,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而植物的顶端优势是       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导致       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的。

满分5 manfen5.com

(2)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是根分化的必要条件。图中倒挂柳条远地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地端的原因是,柳条侧芽产生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        端向形态学        端运输。

(3)赤霉素(GA)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下表是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已知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且适宜)

满分5 manfen5.com

①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科学家分别对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GA进行检测,发现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GA合成的影响是       (促进、抑制、无作用)。

③当选用该植物的GA不敏感型突变体做实验时,发现在强光下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GA浓度比弱光下低。由此可知,较强的光照是通过                          来促进种子萌发的。

 

查看答案

(8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图A表示紫茉莉花色的遗传,图B、C、D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M的花色遗传、花瓣中色素的控制过程及性染色体简图。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茉莉花花色的遗传      (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结合B、C两图可判断B图中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将B图中F紫花分别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                        

(2)图B中的基因是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性状。

 

茉莉花                                               某种植物M

亲代    白花ⅹ红花

F1          紫花

↓ 自交

F2        白花  紫花  红花

1     2     1       亲代    蓝花ⅹ白花

     (甲)↓(乙)

F1        紫花

          ↓自交

F2    紫花 蓝花 白花

     9    3   4   白色素

↓酶1←基因A

蓝色素

 ↓酶2←基因B

紫色素                                              

A                                                         B                                                     C                                    D

 

 

 

 

 

 

 

 

 

 

 

(3)在植物M种群中,以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植株做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分)。

(4)植物M的XY染色体既有同源部分(图D中的Ⅰ片段),又有非同源部分(图D中的Ⅱ、Ⅲ片段)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图D中Ⅰ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现有纯种的宽叶、窄叶雌性植株若干和宽叶雄株若干(基因型为XDYD、XDYd或XdYD),选择亲本                                 通过一代杂交,培育出可依据叶型区分雌雄的大批幼苗。

 

查看答案

(10分,每空1分)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⑴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物质e是            

⑵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           ,其中为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过程和产生ATP最多的过程分别是          ,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⑶在过程③④⑤中,能量的转换是                                    

⑷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           ;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            

⑸与上图生理活动有关的两种细胞器可进行转录过程,除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名称                        

⑹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                                

 

查看答案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度变化的趋势是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