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的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限制酶名称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限制酶名称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BamHⅠ |
G↓GATCC |
KpnⅠ |
GGTAC↓C |
EcoRⅠ |
C↓AATTC |
Sau3AⅠ |
↓GATC |
HindⅡ |
GTY↓RAC |
SmaⅠ |
CCC↓GGG |
(注:Y=C或T,R=A或G)
A.限制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B.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定在识别序列的内部
C.不同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D.一种限制酶一定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l。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
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被水解的磷酸二酯键至少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一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A.3 B.4 C.9 D.12
对下图所示粘性末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B.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C.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不能识别该切割位点
D.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分别作用于a处和b处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完成后即可进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
C.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饲养层细胞
D.通过胚胎移植产生多个后代的繁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