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所示伊乐藻的生物量、光照强度和伊乐藻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伊乐藻的生物量、pH和伊乐藻净产氧量三者间的关系。上述实验中的水采自无污染自然水体,水温适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伊乐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光解,此反应是在叶绿体内膜上进行的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6×l0000lx 时,适当提高 CO2浓度或温度都可能提高产氧量
C.图乙中 pH 为10时,三组伊乐藻在自然条件下均不能正常生长
D.图乙中随 pH 增大,碳反应中三碳酸和 RuBP 的合成速率都明显减慢
下图是甲和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假设Ⅱ—1与Ⅱ—6携带乙病基因,则Ⅲ—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5/6
C.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Ⅲ—2的乙病基因肯定来自于Ⅰ—2
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Ⅲ—1与Ⅲ—5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8
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出现的是下图中的(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用DNA连接酶把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Ⅰ(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切割过的载体和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切割过的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后,该重组DNA分子能够再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切割开的概率是
A.1/2 B.7/16 C.1/16 D.1/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若减数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Ⅱ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