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上升50C,b点向左下方移动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再也不会增加
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7分)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A所示细胞是来自杂合子且在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对应图C中DNA含量为2C时,该培养液共有________个基因a。
(2)若图A表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
(3)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10分)下图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_(用氧的消耗速率表示)微摩尔/分。
(2)在图中乙处给予光照时,分析瞬间叶绿体中ATP的变化为 。
(3)在图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第6分钟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光照后容器中___________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第6分钟后光合作用速率 ____________(</>/=)呼吸作用速率。
(4)若在图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
(5)若在图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图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l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___微摩尔。
(10分)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
培养环境 |
肝脏小块 (数目相同) |
A组 |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有 |
B组 |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C组 |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 组。
(2)右图中曲线 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曲线乙是 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 ,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添加了 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