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

(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        (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             ,刺激           (结构名称)渗透压感受器,使          产生渴感,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1)效应器(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2分)      左 (3)正反馈     (4)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的控制(或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脑的控制)(2分)     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答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无法分泌抗利尿激素即给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由图中膀胱壁属于感受器及箭头方向,可推知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等都属于效应器部分。(2)当膀胱充盈后,产生刺激,由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从而产生尿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膜外侧相反,由于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向右),所以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左方向的局部电流。(3)由于是兴奋后,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是正反馈。(4)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脑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所以受到惊吓后尿失禁,说明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此时人的血压也会升高。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因此当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会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症状。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物的信息传递以及神经调节、水分调节等多方面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下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减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黑白瓶中溶氧量,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________________之差。

(5)前些年,人们为了追求农业的高产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河流受到的污染也慢慢加剧。请问,在该事例过程中人们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试题分析:

查看答案

(12分)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分别为ZW 、ZZ)。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家蚕的体细胞有56条染色体,分析家蚕基因组,应测定家蚕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图一为家蚕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图,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粤桑11号,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其育种过程简要表示为上图图二,据图回答:处理方法a表示_______   , 粤桑11号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

(3)丝腺是家蚕泌丝器官,利用丝腺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合成外源蛋白成为研究应用的热点。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

 

黑蚁黄茧

黑蚁白茧

淡赤蚁黄茧

淡赤蚁白茧

组合一

9

3

3

1

组合二

0

1

0

1

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黑蚁白茧类型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蚁白茧的概率是     

(5)一只雄蚕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假定上述雄蚕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雌蚕杂交,F1的表现型有四种,分别是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雄性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雌性都为野生型。用遗传图解表示F1代的杂交过程(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

 

查看答案

(14分)某研究者利用栽在花盆中的植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图甲表示此盆绿色植物在两种不同温度下释放氧气的快慢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测定图甲纵坐标上a值的实验装置图,已知该植物的呼吸商A(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75,请回答如下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该盆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                          

(2)图乙的钟罩内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为了测定a值,可在钟罩内放入该植物后密封,置于25℃的环境中,并对钟罩进行        处理,若刻度管中红墨水       了b毫米,则a值为      毫米。

(3)在25℃、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         

(4)若该盆植物为阴生植物,则在25℃条件下,阳生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氧气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很可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千勒克司。

(5)将此植物进行温室栽培,若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2.5千勒克司,甲图中      温度下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6)若由于管理不善,该盆植物突然缺镁,则C3的含量会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XY型性别决定与ZW型性别决定在决定性别的时间上都一样,都是在受精时

C.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

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

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用进废退或人工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