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人工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三次革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00多年前巴斯德开创了以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为代表的第一次疫苗革命,这类疫苗是用_____________制成的。
2.第二次疫苗革命使疫苗的研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用基因工程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为疫苗用于临床接种,从而使疫苗的研制进入到 水平,此类疫苗较第一次研制的疫苗的最大优点是 。但此类疫苗需低温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1)该过程首先是获取 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体外重组后,注入人体。
(2)图中B物质为 。
(3)与第二次疫苗革命相比,第三次疫苗的优点是 。
4.第二、第三次免疫革命中都运用到_____________技术,表现出现代生物技术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
5.简述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的过程。
(2分)
(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下图是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图中在 (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 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 (用编号表示)。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① |
粉状硫 |
10g |
② |
(NH4)2SO4 |
0.4g |
③ |
K2HPO4 |
4g |
④ |
MgSO4 |
9.25g |
⑤ |
FeSO4 |
0.5g |
⑥ |
CaCl2 |
0.5g |
⑦ |
H2O |
100mL |
|
|
|
(1)上述培养基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判断依据是
(2)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 ,依据是
(3)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观察菌落形态,应增加的成分是 。
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类物质的有( )(不定项选择)
A.某些维生素 B.某些氨基酸 C.酶 D.激素
(8分)回答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
下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编号,在“ ”上填写文字)。
1.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 ]。
3.①~④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是[ ];
4.物质③与④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区别是
5.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反应中产生的[H]作用是
在同一细胞中丙反应产生的O2到图丁参加反应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6.与乙反应有关的细胞器是[ ],说明该细胞器中进行乙反应的作用是 。
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其中灰身(A)对黑身(a)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显性,C、c与D、d控制另外两对相对性状。已知该果蝇产生基因型为ABCXD的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如果某雄性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BbCcXDY(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如图果蝇相同),则该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灰身长翅的个体比例为………( )
A.20% B.25% C.50% D.51%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合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F1代全为中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统计花色的植株数量如下图。如将F1进行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
A.深红:中红:白花 1:2:1
B.深红:红色:中红1:4:1
C.中红:淡红:白花1:2:1
D.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2:4:2:1
下图表示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中代谢途径,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甘油三酯的运输携带者主要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B.途径⑦所示的甘油、脂肪酸经血液循环可送至肝细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C.胰岛素可促进代谢途径④和⑤,而肾上腺素可促进代谢途径②和③
D.血液的甘油三酯主要来源是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和脂肪细胞中利用甘油、脂肪酸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