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

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它的存在于R基中。现已知8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810个,羧基808个,说明这800个氨基酸的R中含有10个氨基和8个羧基。所以这2条肽链中氨基总数目=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数=2+10=12个;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羧基数=2+8=10个;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800-2=798。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①核酸    ②多肽    ③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酶,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的方式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D.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P等元素

 

查看答案

(12分)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     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⑶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      酶催化mRNA的合成。

⑷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                 光照,给予乙组                  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           并测量       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

(12分)图一为下丘脑对人体生理活动调节过程,图二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满分5 manfen5.com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一中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等(填名称,);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

(2)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骨胳肌会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骨骼肌。在以上反射弧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突触包括图二中的[  ]       、[  ]       、[  ]       ;在兴奋的传递中信号的转换过程是:                                

(3)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         (填名称)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其分泌的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使血糖浓度升高。

(4)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查看答案

(9分).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三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①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②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________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三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植物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光补偿点/(μmol·

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17.977

30

1400

6.071

17

800

2.706

4

600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