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图一为下丘脑对人体生理活动调节过程,图二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一中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
等(填名称,);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
(2)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骨胳肌会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骨骼肌。在以上反射弧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突触包括图二中的[ ] 、[ ] 、[ ] ;在兴奋的传递中信号的转换过程是: 。
(3)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 (填名称)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其分泌的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使血糖浓度升高。
(4)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9分).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三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①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②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________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三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植物 |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
光补偿点/(μmol· m-2·s-1) |
光饱和点 /(μmol·m-2·s-1) |
甲 |
17.977 |
30 |
1400 |
乙 |
6.071 |
17 |
800 |
丙 |
2.706 |
4 |
600 |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_。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7分)图A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B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A中,兴奋在③处以 形式传导,在⑥处以 形式传递。
(2)在图B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填字母)。
(3)婴幼儿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却能主动控制排尿,这一事实说明 。
(4)在寒冷环境中,除通过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散失外,在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的作用下, 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
(5)若将药物放在⑤,刺激③,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⑥,刺激③,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 有阻断作用。
(6)某人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些抗体与肌细胞膜上的相应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此人所患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 。
下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