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满分5 manfen5.com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        ℃水浴保温5 min。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 ℃的       溶液。水浴保温5 min。

第三步:将       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食用土豆时,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      

 

(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60 ℃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 (2)土豆不含淀粉酶 (3)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第一步:60  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 第三步:等量的斐林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B液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  把A.B试管放入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 min  结果: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 (4)载体蛋白和能量(ATP) 【解析】 试题分析:(1)(2)由“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淀粉要想转化为还原糖需要淀粉酶的催化,淀粉酶发挥其催化能力需要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由此可知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60 ℃。土豆中不含还原糖,可能是没有淀粉酶存在。(3)还原糖的鉴定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植物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60 ℃。实验设计依据单一变量原则,等量性原则,对照性原则进行。第一步为单一变量的处理,第二步体现等量性原则,所以都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第三步检测有没有还原糖生成,用斐林试剂。结果预测: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能力,意在考查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___.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团相同,这个R基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B.    (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

(7)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

(8)该外毒素在环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为人体内某种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细胞内合成抗体的场所是[③]              ,加工并分泌的过程是③→                      

_      →⑥→⑦,这一过程一方面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_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抗体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_。

(3)生物膜包括____________。它们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都很相似,都以              为基本支架。实验证明⑤的内膜上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其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人体缺铁可引起贫血症。食物中的铁一般是有机铁,人体只能吸收利用其中的10%左右,铁锅中却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无机铁,用铁锅烧菜,对防治缺铁性贫血大有好处。钙在人体内的总量达1300 g,其中99%存在于骨骼,一旦离子化钙在血浆中的浓度明显下降,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大大增加,出现手足抽搐症;相反,血钙过高会引起心脏呼吸衰竭。

(1)贫血症患者血液运输________的能力低。一般的贫血症患者除要补充铁以外,还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中含钙最多的是________。

A.肌肉                B.骨组织         C.上皮组织               D.神经组织

(3)人在长跑后,因流汗过多常出现抽搐现象,这是因为血液中________含量太低。

A.K          B.Na         C.Ca2           D.Mg2

(4)由上述铁、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可以说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是                         

(5)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

满分5 manfen5.com

A.核酸          B.脂肪          C.蛋白质            D.糖类

 

查看答案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发生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增加时,则发生碱中毒。

材料二 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少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升高。

材料三 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材料四 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而呈坚韧的状态,脑中含水量约为84%而呈溶胶状。

材料五 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当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则会凝固。

(1)材料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材料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材料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说明血液中的水分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B.病毒可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蓝藻和绿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