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下图表示在18℃(a)和25℃(b)的池水中,水蚤的出生、死亡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的出生数和死亡数均为实际数量的两倍。下列有关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a)表明出生数越大,种群数量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B.图(b)表明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数
C.在25℃环境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首先出生率受影响,再引起死亡率增加
D.18℃的水温有利于水蚤更早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
A.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血糖浓度(mg/dL) |
75 |
125 |
110 |
90 |
75 |
75 |
75 |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C. 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D.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
(16分)Ⅰ、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此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
(2)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移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使用了______________法。导入农杆菌时,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里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还要用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要通过检测与鉴定,马铃薯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做抗病毒接种实验,可以检测马铃薯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属于________水平的检测。
②该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配子中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Ⅱ、1975年科学家首次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病原体注入小鼠体内后,要经过__________细胞处理后形成抗原—MHG复合体,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一般从脾中采集,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作诱导剂,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和克隆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