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 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话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

1.   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话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1中B是______________。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植物CO2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研究发现7 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_______(能/不能)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0—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_;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_____________。(用S1、S2、S3表示)

(5)若图2为植物25℃时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时(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1)叶绿体 ② (2)不能 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 (3)扩散到线粒体和外界 (4)S1+S3 S2-S1 (5)见下图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   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该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l中的②④⑥⑦⑨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___,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模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会使其失去转移能力。若图1是已被该基因作用的癌细胞,则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最终会影响_______ (物质)的合成。

(2)正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日最多可为_______条,基因重组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若鉴定⑩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和_______ 试剂。

(3)图2中D细胞在分裂完成之后进一步变形形成精子,精子获能后可与处于_______时期的卵子发生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查看答案

1.   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0点时酵母菌的接种量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速率

B.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

 

查看答案

1.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

C.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

 

查看答案

1.   下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

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

 

查看答案

1.   已知豌豆高茎对矮茎、红花对白花、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高茎红花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矮茎白花子粒饱满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测交可产生8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

B.F2理论上基因型有27种,表现型有8种

C.F2中红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15:1

D.F2中高茎子粒饱满:高茎子粒皱缩:矮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9:3:3: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