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沿续到北宋
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法德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14—1918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拼杀四年,造成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 | (1)列举一战中法德对垒的两次战役;结合大战对两国的影响,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
1919—1939年 |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 |
(2)从巴黎和会到慕尼黑会议,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和约》《协定》并未给欧洲带来和平? |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厮杀,西欧一片废墟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会晤阿登纳时说:“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1963年1月,戴高乐和阿登纳在爱丽舍宫签署《法德合作条约》,从此两国由宿敌转为盟友。 |
(3)为什么阿登纳和戴高乐对西欧的前途深感忧虑?为此,他们提出了什么对策?这对战后西欧发展有何影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美国人石约翰曾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突出特点也许就是表现为惊人的不流血的事件。”有学者认为在辛亥年革命中双方将士死亡总数为数万人,平民丧生之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庆的辛亥革命,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注:农历辛亥年岁末为公历1912年2月17日)
材料二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状况
中国 |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
日本 |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
土耳其 |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
伊朗 |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试结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进程,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
(2)材料二中的图表信息凸显出辛亥革命哪一伟大历史功绩?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怎样的政策方针?这体现出孙中山怎样的斗争精神?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相对于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而言更具“冷战色彩”,这是因为朝、越战争
A.爆发于冷战最为剧烈的时代
B.完全符合“冷战”的所有特点
C.具有更为浓烈的意识形态对抗特征
D.都由美国率先发动,随后苏联卷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