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伊朗危机起源于美、英、苏三大国对伊朗石油的争夺。二战期间,为了保障盟国间交...

    材料  伊朗危机起源于美、英、苏三大国对伊朗石油的争夺。二战期间,为了保障盟国间交通运输的畅通,1941年8月,苏联与英国联合出兵,分区占领伊朗。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同年,美国也派遣后勤供应部队大举进驻伊朗,形成大战时罕见的苏、英、美三大国同在一个盟国驻军的局面。二战结束后,为获得伊朗北部的石油及相关的地缘政治利益,苏联扶植阿塞拜疆地区分离主义政权和拒绝如约按期从伊朗撤军,引起伊朗和美英的强烈反应,酿成严重的国际危机,危机高潮时,东西方几乎走到了武装对峙的边缘。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美国也表示如有必要将动用军事手段。面对这样的形势,苏联才终于退却,苏、伊双方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美国势力在伊朗坐大。

——摘编自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伊朗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伊朗危机带来的影响。

 

 

(1)原因:伊朗战略地位的重要;大国与伊朗之间复杂的关系;四国利益的纠葛;苏联不遵守盟国共同制定的规则。 (2)影响:加剧了美苏对立,推动了“冷战”格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亚的紧张局势;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大国争夺更加激烈。 【解析】 (1)依据材料“为了保障盟国间交通运输的畅通”来看,伊朗战略地位较为重要;依据材料“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苏、英、美三大国同在一个盟国驻军的局面”来看,大国与伊朗之间的复杂关系;依据材料“为获得伊朗北部的石油及相关的地缘政治利益,……酿成严重的国际危机”来看,苏联不遵守盟国共同制定的规则,最终导致伊朗危机的发生。 (2)依据材料“东西方几乎走到了武装对峙的边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朗危机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加剧美苏对立、推动“冷战”格局的形成、加强美国在中东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案,规定5~12岁儿童要入学,接受书、写、算初等教育,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教育区,设立区教育局。教育局负责办学,并且有强制征收地方税的权力,以充实教育经费,该法案奠定了初等教育的基础。1876年通过法案,宣布送子女入学是父母必尽的义务,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者,可从贫民机构领取应付的学费。1891年国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强制性免费义务初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多数高等学校逐步克服了保持古典学科的守旧主张,增加自然科学课程。不少大学打破传统,开始招收女生入学。教育同宗教分离的过程也加速了,尽管还有神学院和若干神学系,但在普通的学校和各种系科中,宗教考试被取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学术上采取了唯物的态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玩偶之家》描写了19世纪中产阶级社会与家庭生活的变动,女主人公娜拉从信任丈夫到与之决裂,最后离家出走。该书是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挪威小说,并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

——《玩偶之家》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易卜生《玩偶之家》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枃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受控制人口迁移的城市化道路和忽略市场经济自发调节作用的影响,城市居民没有选择住宅的自由,政府的行政指令成为居住空间分布的源动力,城市居民以单位为中心的居住空间,主要不是由于经济地位或收入差距所导致的空间阶级分化尽管在单位居住空间内部还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级别”痕迹,但在整个城市的空间尺度上,只能形成众多“单位制”居住组团相互组合而成的混合居住模式。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的中产阶级大規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心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賀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枃设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与二战后的美国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查看答案

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A. 宪政制度的完善

B. 征税程序严格化

C. 否定了议会至上

D. 税收立法民主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