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

材料二 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

材料三 数据背后的中国(数据来源:豆丁网)

第一组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业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第二组 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得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

第三组  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农业
 

工业
 

总产量
 


 


 

总产量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11
 

3400亿斤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8.5
 

720万吨
 

2.17亿吨
 

 

第四组 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12月采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 (2)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促进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例如:主题1: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五十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处于不健康发展状态。而十年文革中虽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局部调整,但整体上中国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也协调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主题2: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史实: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形式简单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 主题3: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史实:“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也一定程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产业结构,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对经济整体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促使中国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解析】 试题(1)从材料一的内容看,可以直接得出两人的差异在于: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那么,这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即是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地位、比例及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也即中国近代化,它主要是指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资本主义化。在政治上主要是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扩大民主政治;在经济上主要是鼓励发展实业(民族工商业);在思想文化上主要是民主、共和、科技、教育等观念。这与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相吻合。 (3)从材料三的表格、文字和柱状图可知,这是新中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依据材料确定较浅层次的主题——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确定较深层次的主题——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任选一个主题,用过渡时期、探索时期(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徘徊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史实来说明你所选择的主题。所选主题与所用史实一定要有密切的因果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9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会谈,宣布将中吉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这也实现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全面战略升级。这一外交成果是

中国国力持续增强的表现           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特征,下列时代标志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租界、水师、中山装、军阀

B.民国:黄包车、旗袍、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大字报、洋布、语录、买办

D.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QQ、录音机、摇滚乐

 

查看答案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它写于1943429

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

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

 

查看答案

下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应是

A.窃喜 B.愤怒

C.麻木 D.同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