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1)(12分) 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2)(12分) 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2分) (3)(4分) 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 【解析】 (1)注意总结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从“西周”可知其制度建立时间早,从秦汉到唐的的相关法律法规可总结出其不断发展完善;从宋朝“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可知其他行政制度上的配套措施。辩证分析,点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本质上的局限。 (2)注意“近代”的时间限定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来(1640年以来)和“限制王权”的关键词,选取重要事件时,既要排除1640年以来的事件,也要排除议会内部、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现代选举制度等内容。突出强调议会、内阁、选民和两党之间的制衡关系。 (3)理解本题的“渐进性”即英国民主政治机构(如议会下院、内阁)的权力逐步扩大和民主政治制度(如两党制、责任内阁制、选举权等)的逐步完善。“灵活性”主要是指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需要做出调整和完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1)结合材料一,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4)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全球史观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查看答案

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12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
 

52.7%
 

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
 

45.7%
 

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
 

41%
 

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
 

37%
 

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
 

29.9%
 

其他
 

2.2%
 

不知道,不好说
 

4.9%
 

 

 

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

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

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B.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C.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