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用于流动的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政治前提。

材料三:  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有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机械设备等,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

3)据材料三,指出动力方面的发明和应用成果各一例,这次世博会展品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的双重性影响?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 (2)条件: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展;流动资本和商业利润提供了充足资金;行会瓦解和圈占农田确保了劳动国资源;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3)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应用: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汽车。 说明:第二资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趋势:经济全球化 理【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解析】 (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描述的“中世纪时……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局面,在16世纪前后,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被打破。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立足全球史观可知,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在于,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 (2)条件:依据材料二中“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用于流动的资本”,“ 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有,不断扩展的海内外市场、充足资金、行会瓦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政治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3)发明:根据材料三中“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爱迪生”、“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机械设备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动力方面的发明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应用:根据材料三中“有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世博会展示的动力方面的应用成果主要有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汽车等。说明:根据材料三中“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世博会展品说明第二资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趋势:根据材料四中“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 “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等信息,可知其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理【解析】 根据材料四中“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全球化趋势的双重性影响,即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表现。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3)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上述三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根据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查看答案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 D.服务业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