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申报》连续登载《论中日和议换约事》、《刘军挫日》、《论日人终不能据有台湾》、《...

《申报》连续登载《论中日和议换约事》、《刘军挫日》、《论日人终不能据有台湾》、《论刘大帅本领实有大过于人处》等报道,从中可以得出此系列报道的时间是

A.1894年 B.1895年 C.1943年 D.1945年

 

B 【解析】 根据“《论中日和议换约事》”“《论日人终不能据有台湾》”,结合所学可知,此系列报道反映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的事件,故选B;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还不存在“日人终不能据有台湾”问题,排除A;1943年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不存在“中日和议换约事”,排除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不符合“中日和议换约事”,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D.1840年以后的中国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

C. 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 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

——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思想,在西欧各国都出现过。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了获得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改变了之前许多思想家将粮食、衣服等看做是财富的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商主义学者从西欧各国现实出发,研究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了重视商业、重视货币等经济观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学者在阐述对于某项政策问题的看法时的一些观点。

——杨建飞主编:《西方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可以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企业,使之最合适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但其弊病也逐渐突出,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