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科举制度趋于衰落

B.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社会等级秩序混乱

 

C 【解析】 根据题干“落第文士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绐商人做参谋,甚至可以去戏班子写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士人可从事的领域变宽,不再拘于教书先生,而无论是做师爷、参谋或写戏,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故C项正确。A项,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僵化,但未衰落,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士人对戏曲的推崇,排除;D项,社会等级的混乱现象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查看答案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查看答案

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

A. 转向战时经济体系

B.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C. 建立官僚资本垄断

D. 防止西南军阀做大

 

查看答案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