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源所在,在其思想”等,标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内容——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年是恩格斯诞生200周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领袖。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51年到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恩格斯的汇款3121英镑。恩格斯还承担着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120篇文章的工作。这样通过汇款和稿酬,马克思家有了稳定收入,过上了体面的生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经过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的整理工作。第三卷又用了差不多十年。与此同时,恩格斯自己还先后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被认为是继《资本论》《反杜林论》出版以来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文献,它们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原始历史研究领域里的卓越成果,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和巩固具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及其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材料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海军由盛而衰、由主动转为被动的转折点。此次作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倾巢而出,但是实际进行较量的只有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及其舰载飞机,而其他水面舰艇部队均成为旁观者,以主队自居的战列舰部队甚至一炮未发,就在美军航空兵面前仓皇败退。而开战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所有计划细节,并做出针对性的部署。战败投降后,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承认: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和大部分最有经验的飞行员,“此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准”。事实上,中途岛海战刚一结束,日本海军就开始反省,此后几十年里,各国海军也在不断总结其中的教训

——摘编自(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  万历以后,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且不断激烈。其中京畿附近种植水田的问题,亦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朝廷内部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士人,为了减少“重赋”的压力,减轻一部分漕运的负担,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倡议在京东地区推广种植水稻。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他认为“今自永平(河北卢龙),滦州以抵沧州、庆云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膏腴,(虞)集议断然可行。当全盛之时,河漕岁通,而思患预防,纷然献议。独于集议,尚废焉未讲。若仿其意,招抚南人,筑塘捍水,虽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可成田,有不烦转漕于江南而自足者,其思患预防之深意,又不止于开河通漕而已,此濒海之水利所宜修也……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俟行之稍有成绩,次及山东、河南、陕西等处地方,将江南岁运酌量改折,助其费而究其功,东南之岁运渐减,西北之儲蓄常裕。不惟民力可纾,而国计永保于无绌矣。”

——摘编自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