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

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

980

883

53

1975

1660

1228

120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 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A 【解析】 据材料“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可知,其灌溉土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工资都大幅增加,这是因为此时的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特征,农业不是其实施的主要领域,B说法错误;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优势的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而不是农业,C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位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D与材料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查看答案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罗马法中也曾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 B.价值取向具有时代局限

C.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 D.贵族阶层享有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 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 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查看答案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次将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人;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从1918年的第五卷第五号开始,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述史实表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系统研究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