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 【解析】 材料中的“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说明《约法》不受世人欢迎,故表明其被毁有其必然因素,故D项正确;《约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法令,故A项错误。这部法律颁布于革命后,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入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说明。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0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