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这个长周期的前25~30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繁荣时期,而在后一半时间,世界经济则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在每一个长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材料二  二十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中国、巴西等十一个发展中国家。创立二十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根据材料一,人们认为1945年世界经济进入最强劲的一轮“康德拉捷夫上升期”,美国成为新的“增长极”。美国是怎样“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的?

(2)从“康德拉捷夫周期”的角度看,美国的霸权地位在1945年如日中天,从20世纪70年代起陷入缓慢衰落,请结合史实予以证明。

(3)材料二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1)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控制世界贸易市场;实行马歇尔计划,力图控制西欧 (2)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欧洲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 (3)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时间“1945年”和所学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签署关贸总协定以及实行马歇尔计划等回答。 (2)依据所学围绕20世纪60-70年代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的国际力量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欧洲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回答。 (3)依据材料二中“二十国集团”的组成和特点从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被誉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查看答案

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主张,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建立起新儒学体系.

 

查看答案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产物。中国在2001年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又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