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A 【解析】 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尖锐的现实,认为应该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其民实困”问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解决“其民实困”的方法和主张,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在一本书中写道:“战争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比任何事情都更加使列强对中国的分割变成了现实……新兴的日本获得了台湾,并宣布领有尖阁群岛。”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查看答案

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政权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

C.太平天国在反清朝同时反抗外来侵略

D.太平天国主张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兴中会成立    C. 辛亥革命    D. 土地革命

 

查看答案

在西方近代条约关系中,任何条约均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修改。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市坊融为一体    雕版印刷首创     儒家信仰重建   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