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 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范围

C. 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 【解析】试题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中“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但帝国主义是 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体现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范围,故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

A.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扩张势力,巩固同盟

C.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

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

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

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查看答案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材料二  第3表、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材料三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四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回答:

——《十二铜表法》

(1)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原则是什么?材料三、四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2)四则材料是否都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3)《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何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