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其中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政治民主...

政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其中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1)地位: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权利平等,当家作主。 (2)阶段:1832年增加选举人数;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 【解析】 (1)地位:根据“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得出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根据“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得出权利平等,根据“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得出当家作主。 (2)阶段:根据“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得出1832年增加选举人数;根据“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得出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得出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根据“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得出过程曲折漫长;根据“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得出民众积极斗争;根据“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得出范围逐渐扩大;根据“1832年”“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得出伴随议会改革。 (3)变化:根据“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得出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根据“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得出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根据“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得出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轨迹:根据“‘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和1979年“选举法”修订的内容,可从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

时期

概况

鸦片战争前

由礼部兼理对外礼仪;由理藩院兼管对俄外交。

鸦片战争后

1861年,应西方列强的强烈要求,清政府成立近代第一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除负责办理与列强的外交外,还负责通商、铁路等洋务项目。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

 

——摘编自《中国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等

材料二  1949年4月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摘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三  上合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致力于地区稳定、安全和发展,同1955年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华约”有质的区别。上合组织……同当初那个受苏联主宰并拥有强大超国家机构的“华约”大相径庭。

——摘自《新民周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凸显务实合作》

(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从中反映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一趋势?

(2)概述材料二中周恩来的外交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方针体现了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上海合作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在性质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B.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C.“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D.“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查看答案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查看答案

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  )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欧洲联盟——模式3

D.欧洲联盟——模式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