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亨利八世时期,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修道院曾拥有的向英格兰、威尔士各教区举荐2/5的圣职候选人的权力也转归国王所有。礼拜堂和追思弥撒制度相继废除,遗赠物自然而然转归到了国王手中。公会兄弟会财产被没收,国王只给予公会成员一定的管理职责,没有所有权。

——摘编自贺瑞《关于亨利八世时期的王权》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 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 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甲午战争之后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1)内容: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民族教会;确立王权至尊(或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没收教产,增强国王经济实力。 作用: 使英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促进了英国人民对国家的认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民族意识大大增强。 (2)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观由麻木不仁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抗战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3)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 【解析】 (1)内容:根据材料“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至尊法案》、《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教法案》等重要法案,英国国教正式确立,建立起‘没有教皇的天主教国家’”可归纳出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民族教会和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政府总计封闭男女修道院718所,遣散僧侣修女8000余人,国王凭空获利142万英镑”可归纳出通过没收教产,增强国王经济实力。作用:结合材料和英国国教改革的影响可知作用需要从冲击天主教的统治、使英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及推动民族国家的出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甲午战争后: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可归纳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可归纳出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可归纳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根据材料“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可归纳出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化,中国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关于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需要从提升民族国家意识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方式、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民族的复兴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把某一艺术流派的风格概括为: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自己)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思想中充满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以下能体现这一风格的作品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甚密,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通道,两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这表明美苏两国

A.放弃了相互争霸的战略 B.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大势

C.极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弥合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内容节选

据此可推断

A.美国致力于维护公理与和平 B.战后世界贸易空前繁荣

C.世界殖民体系日趋崩溃瓦解 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对版本观点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A.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 B.德国政体日臻完善

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D.工人阶级渐趋保守

 

查看答案

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针对此问题,所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参众两院制度 B.提高议会行政效率

C.限制大州人口增长 D.强化联邦政府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