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1)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背景:西方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 (2)促进因素: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 制约因素:国内市场的狭小;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政治制度落后;近代经济制度缺乏;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得出: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由材料信息“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得出:有一定的法律保障。“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西方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等角度分析。 (2)“促进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等角度分析。“阻碍因素”,依据材料二信息“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得出:经济制度落后;由材料信息“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制约;由材料信息“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得出: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由材料信息“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得出:经济资源短缺;由材料信息“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制度落后;依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市场的狭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补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针对“现代化是否导致西方化”的问题,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认为,希腊和罗马古典文明的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或称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西方文明核心的体制、实践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下列对亨廷顿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然会导致西方化

B.平等、开放、包容是各国文明的共同特征

C.各国的发展道路依附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其发展的普遍性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知识革命,主要依赖于人的知识创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质资源。美国通过知识开发和利用,一系列脱离传统工业制造范畴的高新技术和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加快了创造财富和资源的速度。苏联守着传统的工农业,和美国创造财富速度相比,犹如老牛拉慢车。材料说明了

A.经济结构的落后制约了苏联国力的提升

B.苏联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机

C.教育的落后是苏联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历史必然

 

查看答案

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俄国著名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在总结16-19世纪俄国历史发展特点时指出,“国家日益膨胀臃肿起来,而人民日益贫困消瘦下去”,国家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克留切夫斯基的上述论断实际上

A.总结了16世纪以来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

B.分析了沙皇扩张政策的产生原因

C.指出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

D.论述了沙皇制度出现的历史必然

 

查看答案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材料评价的是

A.1871—1918年的德意志

B.1852—1870年的法国

C.1861—1922年的俄罗斯

D.1945—1972年的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