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示例:论题:反对文化霸权,增强文化白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可围绕考查全球化、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这个核心问题而设置论题。论证环节,要以全球化为大背景,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争相推销自己的文化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是文化霸权的缘由,然后论述文化霸权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影响,最后以中国为例提出解决的方案。在论述中要注意言之有理,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初,戴高乐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说明戴高乐

A.主张以联邦主义推动欧洲联合

B.认为欧洲统一会威胁国家主权

C.反对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欧洲

D.欲通过强化主权谋求欧洲霸权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40~1944年苏联出售农产品得到的货币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实现重大调整

C.集体农庄制度受到严重冲击 D.新的世界格局影响经济平稳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批画家关注自然风景、平常百姓,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高雅”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据此可知,该时期法国部分绘画作品

A.努力颠覆传统风格且追求创新 B.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

C.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 D.描绘了工业革命下的现实生活

 

查看答案

1664年,英国公司每季度进口的棉织品总量达到100万件,占公司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英国的这一举措

A.阻滞了正常的对外贸易 B.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激化了英印之间的矛盾 D.加剧了对外的殖民掠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