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明朝)“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具体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1)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宰相在政事堂共同议定军国大事;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2)观点:明代内阁官员并无宰相之实权。史实: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妨碍阁权 【解析】 (1)根据材料“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且三省宰相在政事堂共同议定军国大事;根据材料“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等信息可知,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2)观点,根据材料“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可知,明代内阁官员并无宰相之实权。史实,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并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妨碍阁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务院《2018年政府工作报》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功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查看答案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758号决议的内容。该决议的时间是

A.1971.10 B.1971.3 C.1972.2 D.1972.9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B.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表明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查看答案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日内瓦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会议重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B.此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

C.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查看答案

1952年日本议员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之邀,来访北京,双方通过会谈正式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1955年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再一次签订了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中美关系的发展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日民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进展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