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匠籍制度被废除,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弱,这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清初这一变化出现之前官营手工业已不占据垄断地位;C选项错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选项错误,手工业地位的提高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

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 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

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查看答案

如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

 

查看答案

北魏时期曾明确规定“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实现了“贵贱均田”的目的

C.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时期匈奴“往往入寇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没能阻断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对西汉物产有较大需求

C.匈奴接受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

D.经济交流符合汉匈两族人民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