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安西都护府遗址——交河故城

材料二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康熙帝为曲阜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所持的理念及两种主要方式,简要分析其效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的理由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康熙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1)理念:民族团结(或民族平等、一视同仁、四夷视如一家等)。 政策:和亲、设置管理机构等。 效果: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归心,愿意“世为唐臣”;促进边远地区的“汉化”和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促成“贞观之治”的出现。 (2)理由: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措施:向孔庙行礼,亲书“万世师表”;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人士 【解析】 (1)理念:根据“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安西都护府遗址——交河故城”分析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民族团结主要方式:根据“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安西都护府遗址——交河故城”分析可知:主要方式为和亲和设置管理机构。 效果: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少数民族、对民族融合和对唐朝产生的影响进行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归心,愿意“世为唐臣”;促进边远地区的“汉化”和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促成“贞观之治”的出现。 (2)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共的领土,而高丽属于中国的附属国;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孔庙行礼,亲书“万世师表”;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人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观察如图所标注的地点,与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匹配正确的是

①—军政府成立  ②—同盟会成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宣誓就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查看答案

下图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A.第二章

B.第三章

C.第四章

D.第五章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大政策

 

查看答案

一位史学家这样描述这一历史事件:力图用铁血手段推翻皇权,实现民权,但是最终革命和立宪两党创造性地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实现了革命的理想:皇权退出,民权建立。此事指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B.英国光荣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