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A.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 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 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 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08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安石重新被推崇,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故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信息,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方向,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末清初对李贽评价更可信性

B.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D.不同的评价都源自于其时代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B.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