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作用: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2)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解析】 (1)原因:由材料一中的“豪右多有占夺”可知其原因是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作用: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均田制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土地,这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田农民要给国家承担赋役,所以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同时对少数民族而言,均田制可以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均田制主要是在北魏范围内实行,所以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2)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题干中的观点主要有两个,赵翼的观点是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若同意这一观点,其依据应该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从汉化政策的消极影响回答即可,如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黄仁宇的观点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若同意这一观点,其依据应该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从汉化政策的积极影响回答即可,如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查看答案

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

 

查看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国民党内的主要统治集团,坚持着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有很多迹象表明,他们早已准备,尤其现在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等候某一个同盟国的军队在中国大陆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由此可见,该报告应该是(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