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材料二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烟台、汕头、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纲要》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据材料二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3)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1)遵从礼制;轴线布局;体现王权至上;政治色彩浓厚。 (2)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出现会馆和商帮;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3)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 【解析】 (1)据材料“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知,城市规划的格局遵从礼制;据材料“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知,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体现了轴线布局;据材料“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可知,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2)明清:据材料“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出现会馆和商帮;江南地区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原因:“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的商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3)特点:据材料“……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可知,材料强调了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认识:本问可从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外交既是一个国家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可以依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政治上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中原最高统治者也希望通过与周边诸国的封贡关系来建立自身的藩篱和屏障。

——摘编自《古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碰撞》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概括这一观念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体系,面对的是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国对世界问题很少发言。一战爆发后,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可以认为,参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参战使得中国获得了加入战后和会的机会,中国能够参加巴黎和会,阐明自己的现点,在国际舞台上出色的亮相,其本身便是很重要的。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国际地位,一场场前所未有的争国权的斗争充分表明了北洋政府外交思想与实践已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个被忽略的重大转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的外交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列举促使北洋政府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材料三  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固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3)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点。

 

查看答案

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

C.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制推广

D.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查看答案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查看答案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