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  )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C.使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明代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故D选项正确。政府加强对市镇的行政管理,其目的不在于提升经济水平,而且从市镇规模和派遣官员级别的对应程度来说,也充分说明官员派遣的目的在于行政而非经济,选项A排除;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派遣“巡检司”、“县丞、主簿”、“同知”等官员对江南市镇进行管理,这是政治管理的强化,与军事功能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受到中央的管理,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趋向相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都城开封处于开阔平原上,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而且这里经常发生洪水和河道淤塞的问题,北宋统治者曾数次想迁都但最终都未执行。这是由于开封

A.毗邻洛阳利于理学传播

B.地处平原便于城市规划

C.临近运河便于南北沟通

D.市坊分开利于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查看答案

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着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根据《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这表明西周时期

A. 削弱了诸侯国权力

B. 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C.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D. 出现“礼崩乐坏”的迹象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中的两种“中国观”

 

不同看法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对政治

“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雍正降旨,帝国各地处理重罪案件,未呈皇上本人亲览,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颁布这一敕令理由有二。两者均与敕令同样可敬。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路易十四时代》)

“中国是一个以畏惧为原则的专制国家。在最初那些王朝统治时期,疆域没有现在那样辽阔,专制精神可能略为逊色。可是,如今已非昔日可比了。”(《论法的精神》)

对儒家思想

孔子并不以神或弥赛亚自居,他“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宗教说辞)”。中国是最有道德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想。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

中国的皇帝是掌握教权的君主,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

 

 

(1)阅读材料,比较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看法的不同之处。

(2)有观点认为,两人政治理念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中国观。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