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针对当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仇杀,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说:“我是印度教徒...

二战后,针对当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派仇杀,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说:“我是印度教徒,我也是穆斯林。”材料表明甘地

A. 主张各教派和睦相处

B. 倡导印度宗教统一

C. 放弃对印度教的信仰

D. 实现了两大教派和解

 

A 【解析】 本题考查甘地。材料“我是印度教徒,我也是穆斯林”反映了甘地针对当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主张各教派和睦相处,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印度宗教统一的问题,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放弃对印度教的信仰,故C排除;甘地并没有实现两大教派的和解,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受援助的西欧国家跟美国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协定逐步取消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使用援助的监督,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这些举措

A. 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B. 便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损害了欧洲各国的关税主权

D. 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再不采取主动就会失之过晚,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而且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并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英当局决定立即履行在德黑兰会议的承诺。为此,他们

A. 发表《大西洋宪章》

B. 组建反法西斯联盟

C. 组织西西里岛登陆

D.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查看答案

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更是宣布:“对于同它保持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苏联的这一外交政策

A. 体现了构建集体安全的原则

B. 导致了苏联与英法互不信任

C. 推动了法西斯国家走向结盟

D. 解除了法西斯德国的后顾之忧

 

查看答案

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换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这一结果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

A. 德国意在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B.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

C. 英法与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

D. 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A. 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 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C. 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 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