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C 【解析】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产品分类也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管理问题,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

C. 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

D. 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

 

查看答案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强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C. 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D. 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查看答案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查看答案

《汜胜之书》写道:“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写道:“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 精耕细作的特点

B. 重视因地制宜

C. 生产力水平低下

D. 重视耕作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