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

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A. 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 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 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它还要求资方保证工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力和改善劳动条件,材料反映的是在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下,资本家做出了让步,改善了工人的待遇和减少了工作时间,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经济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并且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推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体现“政治危机”,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 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C. 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D. 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A. 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

B. 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 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 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查看答案

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A. 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

B.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C. 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

D. 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这反映当时法国

A. 共和政体违背民意

B. 帝制仍有社会基础

C. 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D.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