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 铁制工具

B. 曲辕犁

C. 风力水车

D. 石刀石斧

 

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此应为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的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 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C. 承认了土地私有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形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

C. 家庭手工业快速发展

D. 犁耕技术已经成熟完善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哈默,俄国移民的后裔。出生时家里已拥有一所制药厂,为了接班,哈默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于1921年毕业。毕业后,哈默决定去一次苏联,并携带了一批医疗物质。一是为了帮助革命后生活困苦的俄国人民;二是看看自己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这次旅行他看到此时的苏联,虽然粮仓空空如也,仓库里却堆满了木材、皮毛、矿物等俄国传统贸易货物。而美国小麦由于丰收成灾,农民宁可烧掉作物也不愿贱卖。苏联政府与哈默签订合同,规定船只向俄国运送粮食后,装上等值的货物回国以抵粮款。此后,哈默又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开采经营许可,还得到了福特汽车、美国橡胶公司……派克制笔公司等多家美国大型企业的独家经销权,生意越做越大。

就这样,哈默意外地成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者,在美苏建交前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桥梁,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去苏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哈默对美苏两国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涉及到外国的纠纷,都被当做事关国家“权利”和“荣誉”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本国公民,不管其品行如何,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外国遭到侮辱或杀害,立即就会被当做民族英雄而受到本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戴,并在全国激起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对当事国的仇恨。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法国人指责德国文化“粗鲁野蛮”,德国人污蔑法国文化“腐朽堕落”。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编自(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极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逐渐失去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财政经费十分困难。1913年,北洋政府实行税制改革,把全国税种正式划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其中良好税源划为国家税,国家不课税的营业税、消费税、入市税、使用物税、使用人税等划入地方税。并规定:

(1)地方特别税有妨碍国税者,财政部得禁止征收。财政部认为不正当者也有权禁止。

(2)遇有特殊事项须增加附加税的比例时,非财政部认可不得超过已定限制。

(3)地方税的支出分配由地方政府决定,但必须上报国税厅查核。

地方税划定之后,由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在有限的财力下,首先重视的是地方军队的建设,至于学校、实业则无力顾及,因而徒有虚名。加之地方官员贪污中饱,问题丛生。1914年,袁世凯批准取消分税制,恢复财政集权。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近代史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尝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税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税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