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 (2)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解析】 (1)变化:根据“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得出从分权到集权;根据“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得出从世袭到任命。 (2)说明:结合所学,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3)根据“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得出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根据“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得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根据所学,元朝大都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4)综合材料,可从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A. 维护美元霸权

B. 防止通货膨胀

C. 提升外贸竞争力

D. 缓和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

A.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 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

C. 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

D. 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

A. 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C. 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

D. 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查看答案

1978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这意味着国家

A. 揭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 探索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 批准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生丝市场中一种新的交易方式通行起来。商人们在上海买到生丝的同时即在伦敦市场将其出售。这种交易方式的通行得益于

A. 中国生丝质量的提高

B.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